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您可能還需要
獨立站
國潮領航?破浪出海
立即報名
加入社群
獨立站近期活動

博鰲把脈亞洲:看好未來20年,理智處理三大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認為,貿易戰(zhàn)是對全球經濟認識不到位造成的,接下來或許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博鰲把脈亞洲:看好未來20年,理智處理三大風險

2018年4月9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舉行“亞洲經濟預測”分論壇。與會嘉賓圍繞亞洲未來經濟走勢、短中長期的系統(tǒng)性風險以及中國高質量發(fā)展的關鍵等議題各抒己見。

世界經濟回暖,亞洲各國均在摸索邁向新發(fā)展階段的有效手段。在這重要時期,中美貿易摩擦、政府企業(yè)債務問題以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多個內外部因素,給亞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帶來了多方面挑戰(zhàn)。

亞洲將長期持續(xù)增長 中國增長在6%左右

4月8日,博鰲亞洲論壇發(fā)布《亞洲競爭力2018年度報告》,認為亞洲經濟體保持強勁增長動力。參與本場分論壇討論的嘉賓對未來的亞洲形勢亦作出了樂觀的判斷。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認為,未來2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亞洲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qū)。戴相龍解釋,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強勁,印度速度將會更快,中日韓的合作會加強,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也會給亞洲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對此預測表示認同。他說:“有機構預測中日韓經濟增長保持去年的勢頭。去年是5.5%,今年是5.4%。”他認為,亞洲各個國家總體情況不錯,亞洲經濟增長在將來會繼續(xù)引領世界。

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形勢是與會嘉賓和代表關注的焦點之一。戴相龍認為,中國未來十年的有效增長會在6%左右或5%以上。他同時建議,中國從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轉變過程中,有三個關鍵的改革點:一是如何處理供給側改革中的債務問題,建議盡快出臺企業(yè)債務重組條例;二是如何進行資本供給改革,提高社會資本供給能力,建議培育若干家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投行;三是如何改善房地產金融服務體系,建議借鑒中德儲蓄銀行的經驗,出臺商業(yè)銀行住房貸款辦法。

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對亞洲整體經濟帶來波動

在對長期趨勢保持樂觀的基礎上,與會嘉賓也對亞洲經濟目前及未來面臨的重要風險進行了討論。

其中,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給亞洲經濟體帶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的第一個焦點。主持人認為,目前美國政府對經濟不平衡問題的關注,可能對亞洲各國經濟產生很大影響,需認真討論,找到應對辦法。

對此,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確實存在不確定性,是值得防范的風險。因為亞洲各國經濟相互融合,中國出口商品背后是涉及亞洲各國產品的貿易鏈條。他說:“中國生產的iphone,包括了韓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多個國家的零部件和資源,中美之間貿易的摩擦顯然會影響到整個貿易鏈?!?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認為,中美兩國各界均有共識,貿易戰(zhàn)沒有勝利者,相信接下來的兩個月雙方將采用理智的態(tài)度,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針對外界猜測的中國可能采取的一些行動,他認為,金融問題是金融問題,貿易問題是貿易問題,應拆分來看分別應對。此外,他還強調,觀察亞洲經濟不應僅關注貿易關系,也需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貨幣政策、自然災害等因素都考慮進來。

戴相龍亦認為,貿易戰(zhàn)是對全球經濟認識不到位造成的,接下來或許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其他嘉賓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印度工商聯(lián)合會秘書長Sanjaya Baru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不僅是經濟問題,建議中國從地緣政治切入思考解決方法。日本銀行前行長白川方明表示,不應過分關注貿易戰(zhàn),應多關注基本面,理智對待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問題。

債務問題不會引發(fā)金融危機

與會嘉賓針對亞洲各國的債務問題展開了充分的討論。

戴相龍在談到中國結構性改革時就重點談到企業(yè)債務的問題。他說:“中國去產能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就是債務問題?!彼治?,當前的債務問題與上世界90年代的債務危機有很大不同,那時的解決方法是政府的政策性方案,但在當前的債務問題許多是中國由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發(fā)展轉變造成的非金融企業(yè)債務問題,需要采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方法加以解決,并在轉型過程中慢慢消化。他建議,針對被淘汰的僵尸企業(yè)要果斷處理,同時采用債轉股等方法來解決大量的企業(yè)債務問題,最后要大力發(fā)展投資銀行,改善股票市場,提高資本市場水平,從而降低債務水平。

樊綱認為,企業(yè)的債務問題與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息息相關。他說,中央經濟委員會召開專門會議,設定了相關目標,致力于解決債務問題。他強調,中國沒有成熟的資本市場,大部分人有錢以后直接存錢,企業(yè)從銀行貸款,這樣每一筆貸款就會產生杠桿率,這就是根本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yè)債務問題的不是單純的金融債務,而是涉及到結構性改革的問題。他還強調,問題雖然嚴重,但不會引發(fā)金融危機。

就印度而言, Sanjaya Baru表示,雖然印度政府在過去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成效,但是目前印度的問題在于改革速度過快。他說:“現(xiàn)在政府強使銀行提高清算能力,也要求銀行將這些壞賬打包再一次售給企業(yè),可以說這是整個巨大的結構改革?,F(xiàn)在印度還在不斷的推行,這會讓真正的企業(yè)面臨更多的競爭和風險?!?

人口結構變化是潛在增長率下降的關鍵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巨大挑戰(zhàn)。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都面臨如何解決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發(fā)展難題。

日本銀行前行長白川方明從日本經濟增長的現(xiàn)狀和經驗出發(fā),建議面臨人口老齡化的亞洲國家充分重視這一議題,從而解決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問題。他解釋,日本經濟表面上看是通縮,背后則要是人口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人口老齡化嚴重對于日本的經濟發(fā)展而言是負擔,目前日本經濟效率的提升不足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強調:“根本的問題不在于通縮,而是如何應對人口結構的變化?!?

當主持人問到是否能通過移民來解決日本人口結構變化的問題時,白川方明回答,開放移民并不是解決日本經濟的解決之道。他說,每年日本適工人口降低100萬,如果依靠移民來抵消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每年就需引進100萬。德國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經濟體,在2015年接收100萬難民仍是個艱巨的任務。日本目前并不能應對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入。

此外,與會嘉賓現(xiàn)場代表對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以及改革開放的新態(tài)勢都充滿期待。Sanjaya Baru表示,中國的轉型對亞洲和世界君有好處,印度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和更多市場化合作。樊綱表示,中國的發(fā)展要求進一步開放,也希望別的經濟體也更開放。中國的開放基于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重點不在于短期內如何處理糾紛,而在于如何保持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張宇燕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和開放政策能夠惠及周邊國家,這些國家的發(fā)展也將促進中國的持續(xù)發(fā)展。

(來源:博鰲亞洲論壇)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