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獨立站
國潮領航?破浪出海
立即報名
加入社群
獨立站近期活動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產于中國,售于中國”這一商業(yè)模式,或將成為美國服裝行業(yè)新趨勢

一、美國服裝進口增長良好,但需求開始疲軟

得益于消費者支出,2022年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價值同比增長40%,數量同比增長24%。

然而,由于經濟低迷,美國消費者購物需求有所下降,因此美國服裝進口增長速度正在迅速放緩。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在2022年6月跌至54.8,為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結果表明,美國消費者越發(fā)擔心家庭財務前景,并會抑制服裝方面的支出。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零售指數與消費者信心指數;數據來源:St Louis Fed(2022)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數據走勢;數據來源:OTEXA(2022)

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美國服裝進口額環(huán)比增長從11.1%降至2.6%,6月的服裝進口數量甚至幾乎為零。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量;數據來源:OTEXA(2022)

由于美國經濟的中期軌跡仍然高度不確定,因此2022年下半年為了控制庫存和避免庫存過剩,預計許多美國服裝企業(yè)在下達新的采購訂單時,會變得更加謹慎、保守。

二、多種因素推動下,美國服裝采購成本正不斷上漲

截至2022年6月,美國服裝進口價格指數達到103.9,同比上漲3.1%,為2019年以來最高。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進一步顯示,2022年上半年,200多種服裝商品中,近70%的價格比一年前有所上漲,其中近40%的服裝價格漲幅超過10%。

根據美國時裝業(yè)協會(USFIA)最近發(fā)布的《2022年時裝行業(yè)基準研究 》,100%的受訪者預計其采購成本將在2022年上漲,其中近40%的受訪者預計成本將比一年前大幅增加。此外,受訪者表示,今年的紡織原材料、物流和勞動力,以及與貿易法規(guī)相關的一系列成本將有所上浮。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與零售價格指數對比;數據來源:St Louis Fed(2022)

更糟糕的是,更昂貴的商品成本也將導致美國服裝企業(yè)的從價進口關稅負擔加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顯示,2022年前5個月,美國企業(yè)為進口服裝支付了61.17億美元的關稅,同比大幅增長42.9%。其中,約30%(約18.04億美元)來自美國針對中國進口的爭議性條款——301條款。出于該條款效力,美國對服裝進口的平均適用關稅稅率也從2018年的17.2%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18.7%。

盡管美國服裝零售價格指數在2022年6月達到102.7,但價格上漲背后是同期進口成本的同步飆升。換言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疲軟的消費需求下,美國的服裝企業(yè)無法將上漲的采購成本完全轉移給終端消費者。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關稅對比;數據來源: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2022)

三、美國服裝企業(yè)繼續(xù)展開多元化采購

用于衡量市場集中度的常用指標為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該指數從2021年的0.11下降到2022年上半年的0.10,表明美國服裝進口來源國變得更加多樣化。而用于衡量前三大服裝供應國(即中國、越南和孟加拉國)總市場份額的CS3指數,在2022年上半年跌至50%以下,為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來源多樣化指數;數據來源:OTEXA(2022)

亞洲地區(qū)仍然是美國服裝企業(yè)的主要采購來源地。2022年上半年,約74.4%的美國服裝進口自亞洲國家(按價值計算),十多年來也一直保持穩(wěn)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所有主要的采購因素,從成本、上市速度、生產靈活性再到合規(guī)風險,相對大型的亞洲供應商最有可能替代“中國制造”的地位。因此,未包括中國的CR5指數(即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柬埔寨的市場份額),也從2021年的40.7%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45.5%。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服裝進口來源國分布;數據來源:OTEXA(2022)

四、 美國服裝企業(yè)不斷演變的中國采購戰(zhàn)略

美國服裝企業(yè)2022年源自中國的采購量有所下滑。例如,按價值計算,2022年上半年,美國進口的棉質服裝只有13.2%來自中國,低于一年前的14.4%,更是遠低于2017年近30%的比例。

業(yè)內人士表示,美國的服裝企業(yè)正在“升級”他們從中國采購的產品,或許也是為了抵消301條款所帶來的附加關稅,隨之而來產生的是采購結構性變化,包括選擇進口較少的基本款(如上衣和下裝),轉而選擇進口做工更復雜和更高價值的款式(例如連衣裙)。

此外,美國的服裝企業(yè)越來越多地從中國采購高端的服裝產品。例如,以庫存單位(SKU)的數量來衡量,2018年在美國零售市場銷售的標有“中國制造”的服裝中,約有94%屬于value segment market。然而,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間在美國零售市場推出的服裝產品中,中國制造的服裝產品只有不到2%屬于該區(qū)間。相反,針對價格較高的高端和大眾市場的商品從5%飆升至64%。另外,存在33%的“中國制造”屬于奢侈品。換言之,美國的服裝企業(yè)不再將中國視為廉價且低端的產品采購基地。他們在中國的采購決策將更多地考慮非價格因素。

部分美國服裝企業(yè)仍將中國視為具有增長潛力的銷售市場。供應鏈本地化——即產于中國,售于中國(made in China for China)——這一模式在未來或將成為市場趨勢。 因此,不同定位的美國服裝企業(yè),對中國這一“供應角色”與“銷售市場角色”并濟的存在,也將呈現不同的態(tài)度。

五、美國FTA下服裝進口保持相對穩(wěn)定但缺乏增長

雖然美國的服裝企業(yè)從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和貿易優(yōu)惠計劃伙伴關系( trade preference programs partners)中受益良多,對擴大西半球采購范圍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但美國2022年的服裝進口情況仍保持相對穩(wěn)定,未發(fā)生增長。

2022年上半年,《多米尼加共和國-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DR)中的成員國供應占美國服裝進口數量的8.8%,占進口服裝價值的9.9%,低于2021年,去年的對應數據分別為9.9%與11.1%。同樣,墨西哥在2022年美國服裝進口市場的份額也有所下降。

產品多樣化是亟需改進的關鍵性領域,特別是對于西半球的進口采購而言。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從CAFTA-DR和墨西哥采購的服裝通常集中在上衣和下裝等基本款。相比之下,中國、越南和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可以提供更多種類的服裝產品。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的服裝企業(yè)把生產規(guī)模較大的亞洲國家視為“中國制造”的首選替代品,而非直接將采購訂單轉移到中美洲-中美洲自由貿易區(qū)或墨西哥。

雖然最終的目標是擴大美國在西半球的服裝采購范圍,但過程中仍然需要巧妙解決目標地區(qū)中服裝生產企業(yè)面臨的紡織原料供應瓶頸。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美國在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優(yōu)惠計劃伙伴關系中的服裝進口情況;數據來源: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報告丨2022上半年美國服裝進口模式及主要采購趨勢

出口服裝至美國的產品多樣化指數;數據來源: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封面圖源/ 圖蟲創(chuàng)意

編譯/雨果跨境 劉志偉

(來源:北美電商觀察)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yè)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北美電商觀察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